-
壮族道公戒道仪式研究
摘要:壮族道公的戒道仪式包含“唱经表演”和“秘法想象”两部分,前者的逻辑是人神交流,后者的逻辑是阴阳交合。通过把仪式中出现的神、人、物与道公的身体对应起来,把表演性的仪式行为想象为...
-
瑶族安龙仪式的宗教内涵及象征意义——基于广西贺州土瑶村寨的田野考察
摘要:安龙是广西贺州土瑶祈求家庭平安的仪式。该仪式蕴含了土瑶独特的信仰体系,其法事具有祈福谢恩、解厄消灾为目的祈禳功能,在土瑶人的社会及精神生活中影响久远。本文基于对广西贺州土瑶村...
-
作为跨地域想象的“中心与边缘”:瑶族度戒仪式中的虚拟授权与边界穿越
摘要:“中心与边缘”模式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基本的认知类型,文章探讨这一认知类型如何在南岭走廊社会中展开。以南岭走廊地区的山地瑶族的度戒仪式为具体研究对象,分析了山地瑶族用仪式来体现中...
-
时间之美:以道教文本中的植物意象为中心
摘要:汉末道教产生以后,在古代植物传统的基础上,结合自身长生成仙的追求,形成了大量具有突出道教意味、反映道教永生梦想的植物意象。随后产生的植物服食技术,通过“使其特殊”的美学原则,...
-
传奇戏曲的艺术手法与道教审美情趣叙论
摘要:仅仅看到传奇戏曲也给接受者展示了“历史”的幻象从而造成对未来的期待,这是不够的。传奇戏曲之所以作为独立品类而存在,就在于展示“历史”幻象时有它自己的审美个性。一方面,传奇剧作...
-
道教与精神分析语言观的比较研究
摘要:作为探索人类灵魂的两个重要领域——道教与精神分析,前者在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理论和经验,而后者则深入地揭示了人类语言与精神的关系。本文立足于精神分析的语言观,...
-
道士刘一明著述的文学价值
摘要:刘一明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高道,留存著述逾百万字,部分著述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。刘一明评点刊刻的《西游原旨》是古典文学名著《西游记》流行于世的重要版本,也是《西游记》批评史上不...
-
信香符、琼书与家书:元明时期道教清微派的通师文书
摘要:元明时期的清微派不仅构建了完整的宗师谱系,而且在道法科仪中法师还通过焚信香符,呈送琼书、家书、笺状等通师文书与居于仙境的师真进行交流,请求师真将斋法的意图转达给天帝,从而请天...
-
天水玉泉观创建、传承及元代《崇道诏书碑》价值探析
摘要:天水玉泉观是陇东南乃至西北地区的著名道观,由元代丘祖高徒梁志通于1276年创建,主轴线上的神灵信仰基本与宋德方及其门人构建的“三清、四帝、二后、五祖、七真”这一核心信仰体系一...
-
《修真十书》版本源流、成书时间与编辑者考辨
摘要:现存《修真十书》四个版本,底本相同,均未出明《道藏》之外。据《文渊阁书目》《千顷堂书目》《遵生八笺》《盘山语录序》等,《修真十书》极有可能存在单行本;对《道藏目录详注》三个版...